查看原文
其他

扯白||张曼玉:安全感就是过好每一天,就是self care好你自己

黄小姐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23-10-22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总是无缘无故想起张曼玉。
她现在在哪里,过得如何?
我知道这有些荒谬,但,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我们,注定是很难忘记Maggie,她当然是无意,但却深度参与了我们的生命,而且是最珍贵最美好的那一部分。
所以今天看这支3分38秒的视频,听到她用她独有的声线,缓缓念出那句:Hi,亲爱的,你最近好么?很久没有和你聊天喽,很想你……
眼泪都快掉了下来。
是的,还好,Maggie,你好么?
……那什么,真是好久不见。
认真算了算,Maggie绝然离开熙熙攘攘的电影名利场已然20年,她的最后一部电影长片,是拍于2003年的《清洁》。
可是,作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想得最明白、活得最利落的女人,她却好像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们的生活。从前她是演员、是潮人、是巨星,现在她是倍伴你多年的老友——
看到屏幕上的她,穿着白色香奈儿外套,坐在咖啡馆桌边写信,咬指甲、颦眉、在大街上快步奔走、公园里骑车,在草坪上与小狗嬉闹,姿态轻盈得像一朵云……
怎么说呢?老怀甚慰,果然是你,不世出的Maggie张,套用胡式名句:“那就是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曼玉的,便皆成为好。”
“我这边过得很好,日子过得挺充实的。”“也有可能,是我真正了解我自己了,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明白了之后,反而生活变得很轻松,只需要很简单的东西就会开心。
“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写出自己的剧本,不需要害怕别人怎么看。”
很平常的几句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是那么的打动人心。为什么?因为这些话是真的,有真实的生命做底。
要知道这则短片完全是由Maggie自己创作和剪辑的。OLAY对于Maggie这位相交十多年的老友是完全的信任,连脚本都没有,让她追随自己的内心,去记录她想说的话,以张曼玉的视角,讲述她对时间、女性和可能性的理解。
这里面所有的话都源自一个女生的内心,是张曼玉从自己59岁起起伏伏的人生中领悟到终极体验。
这么多年,张曼玉是这个圈子里最独特的存在。
从平凡的连卡佛柜姐,到“花瓶”女演员,再到文艺片女主角,再到影后,再到歌手、剪辑师,再到每天都很充实的City Girl。从18岁到59,有四十年的时间她一直活在聚光灯下,我们亲眼见证她的存在与蜕变。
她说话有一种惊人的直接,做事也经常不按牌理出牌,在40岁以后选择的道路也让一般人瞠目结舌,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感受她身上源源不绝的能量。
她如今身上散出来的那种无以伦比的自信和安全感,就算她穿着最朴素的白衣牛仔,却好像整个城市,整个全世界都是她的。
一个更迫切的问题浮出水面:是什么造就了一位59岁影后轻盈飞扬的安全感?要知道她曾经是那样的害羞、木讷、简单、直率,一心想要30岁结婚的傻傻的女孩啊。

16岁工作,19岁入行,张曼玉曾经是众所皆知的“花瓶”。
1983年,她获得 “香港小姐亚军”以及 “最上镜小姐奖”。
美是美的,青春光泽,毎一寸肌肤都经得起摄影机最近的逼视,本色出演都市傻姑娘,《青蛙王子》、《缘份》、《摩登仙履奇缘》……

▲《缘份》是邵氏1984年的电影,典型的八十年代的青春偶像剧吧,张曼玉和哥哥还有梅艳芳三人组,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真是美得青春无敌,像黑夜里闪闪发光的水蜜桃。
这位虎牙少女红了,顺势还拿下了第三届香港金像奖 “最有前途新人奖”,算是那个时代的流量新星吧,骤然爆红,万众瞩目,演技却仍然麻麻。
《警察故事》里面,张曼玉饰演成龙的女朋友阿美。拍第一场戏怎么也无法进入状态,成龙当众怒怼张曼玉:“你知道一秒钟需要用多少菲林吗?你知道因为你一个人耽误了多少人的时间吗?
二十出头的张曼玉受不了这种当众落面,成龙只得耐下心来,一遍又一遍跟她讲戏。那一场戏,张曼玉一直拍了三十多遍,还是不好,最后成龙“投降”了:“算了,算了,就这样吧。”
未红先骄,演技糟糕,简直是行走的花瓶,沉迷恋爱,不是这段就是那段,被业内人群嘲,人们甚至质疑她港姐的出身入娱乐圈就是为了嫁入豪门。
是不是每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曾被这样敲打质疑过?大多数人可能就退了,就颓了,像一只蜗牛,向外面探个头,哎呀,太不安全了,一下子连触角都缩到壳里去了。
要到很久之后我们才会明白,这种退却其实就是不够爱自己。
只是因为外界的三言两语,你放任自己的梦想被狙击,能量被拦截,你放弃了与更大天地拥抱融合的机会,只是为了让外界不生波澜。你到底是把谁看得更重要一点呢?
但张曼玉不一样。
她不退,她一直拍下去。别人说什么不要紧,她要做的事情就一直要做,她懂哪些人哪些事是对自己好,她会暗暗的学,她的良师,导演杨凡的励志名言就是:“你每次经过一些打击,它都能给你增加很多能量,让你走向更宽阔的道路。”

▲1990年,《不脱袜的人》让张曼玉第一次得金像奖的角色,她在颁奖台上也真敢说:“奖在我手里,你们讲什么我不理……”

漂亮女孩年轻时只有漂亮,不知道勤奋,但张曼玉却无比勤奋耕耘人生,建造自己的花园——我们目睹了那个花园完成的过程。
1986年,她在《玫瑰的故事》里演玫瑰,杨凡说这是作者亦舒钦点,因为亦舒有创作者的自觉——“张曼玉一对长腿走出来就煞食。”
不得不说师太眼睛真毒,在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张曼玉,媚眼如丝,眼似沉星,原本属于娇憨那一款的她,突然就风情万种了。


▲很少有人提及张曼玉早期自觉闪现自己文艺气质的是《黄色故事》(1987年),是徐枫投资,张艾嘉参与导演的。
仅仅从哭戏,你就能看到她的变化,从前她演的哭戏是这样:

▲张曼玉刚刚出道时就以青春可爱而闻名,哪怕哭看着像笑,观众也能原谅她,可是靠着青春可爱的时限很短,过了三十再哭不出来,观众怕是没有办法开口说原谅了。
她自己说演戏开窍是在王家卫导演的《旺角卡门》,那年她24岁,从这部片子开始,她才明白所谓生活化的表演是怎么回事。
以前的导演对她的要求就是美:“导演要求我一下子就要迷住人。”至于感情戏,则是有反应就好:“毫无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样哭、蹦蹦跳跳。”
“而拍《旺角卡门》时,我要寻找感情的深入点。我认识到自己是电影中的一个人,这个人要由思想到动作之间的连接所构成。我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努力去做。”

▲八八年拍《旺角卡门》之时,张曼玉正与尔冬升处在恋战当中,对于感情,有一点认识,眼睛里开始有了一点内容。
张曼玉自述为什么她可以在王家卫手下变成了一个演员,是因为王导演给了她空间:
“先是琢磨演员、眼神、服装色彩、物体形态、视觉效果,然后再从这些出发去构思他的作品。和他在一起,我成了一个研究对象。
这种拍电影的方式在香港不常见。在香港,电影飞快地拍飞快地看,速度毫无节制,因为人们不喜欢停顿、沉默以及缓慢,因为人们拒绝接受沉思延续的目光、慢慢演变的面孔。然而,要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演员,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

▲《阿飞正传》最著名的一场戏是,张曼玉求浪子张国荣回来,但王家卫的要求是“无论做什么,就是不能哭!”最后张曼玉完成了,这动人的一幕就是眼里充满了泪水,但一直没有流下来。
而此片之后,张曼玉终于朝影后的道路一路进发,在《甜蜜蜜》中,她看到豹哥去世的一场,成了哭戏中的经典。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05625093ig
就更不用提她在《花样年华》中的上佳表演:

▲张曼玉说和王家卫拍片她觉得很有安全感:“因为我知道他不会把我拍得差劲的。王家卫是特别敏感的,他能看到其他导演看不到的地方,永远会把我最好的一面拍出来。他不怕花钱花时间,总之要找到最好的一面为止。王家卫为我打开了一扇门, 他使我明白:表演不仅仅是一种陈述,而是要发自内心,需要整个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脸部或眼睛。但如果让我一年拍三部王家卫的片子,我会死掉。”
从前的张曼玉,二十出头时,她对于未来的安全感几乎都来自钱和婚姻,对于未来的想象和任何一个普通的香港女孩没有什么不同。
“我希望三十岁结婚,婚后不再拍戏,所以趁年轻要多拍一些电影,多储钱,将来便可以过舒服无忧的生活,我希望一生只结一次婚,结了婚便就不要离婚……
我常常想着,和丈夫住在一栋小房子里,前面是院子,后面也是院子,孩子在屋前屋后奔跑,我提着篮子到市场买菜,偶尔关厨房里,会听到丈夫呼唤我的声音……”

▲那时她的男友还是尔冬升。

但感情不是你投入多少就回报多少,现实是,反而是演戏给了她最多的回报,二十年的时间,六夺金像,金马,唯一一个独得戛纳、柏林影后的亚洲女星,在一部一部戏里,她找到了那个更真实更强大的自己。
她在各种不同的角色里,不断自我突破。在《新龙门客栈》里她可以风骚如斯,《青蛇》里她可以妖娆如斯,《宋氏三姐妹》里她可以端庄如斯。

▲《青蛇》

▲《宋氏三姐妹》
《花样年华》则让她骨子里的优雅被大众熟识。她踩着高跟鞋,穿着各式旗袍走在深色调的小巷里,戴望舒那首《雨巷》简直就是对她的描述: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不能说这是她表现最出色的一个角色,但这是她最让人产生代入感的一个角色,她给人世间制造了一个迷梦,恍恍惚惚,又触手可及。
电影上映后的那几年,旗袍的销量都增加不少。张曼玉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妩媚,寂寞,高处不胜寒,宛如一缕诗魂。
然而张曼玉偏要自己打破自己,2003年,她在电影《清洁》里饰演了一个力图摆脱毒品阴影的摇滚女歌手艾米莉。
因为她说她不想再演女神,她要演一个不那么好但很真实的女人。

▲电影《清洁》
从1990年开始,张曼玉一步一步变成现在的张曼玉,她从一个傻乎乎的渴望别人给予安全感的女孩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安顿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人。
什么叫安全感?
心理学上说这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是掌控自己的生命的感觉。
2004年,《清洁》让她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但是随即,张曼玉主动按下了电影的暂停键。
她说:“我喜欢电影,但电影不是我的全部。”“如果有我喜欢的电影,我就会把所有时间腾出来,专心去拍它;如果是我不喜欢的电影,我觉得还不如回家烧饭。”

▲图源:竞报《张曼玉:戏不好不如回家烧饭 有口红就敢出门》
谁能有勇气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放下事业,说要做自己的事。
在内卷的世界里,这不亚于石破天惊。
这是内心多有安全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因为她首先想的不是外界的评价,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心,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欲望,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人家在访谈节目里问她为什么会进娱乐圈,她心直口快地回答:“就是贪慕虚荣啊。”
曾经一心想要一只戒指的她慢慢明白了Timing的重要,更明白生命不只有结一次婚不离婚那么简单。
她说:“我不会把一段感情和婚姻的结束看作失败,每一个故事都拥有它特别的意思。而每一次我都会学会一些事,丰富了我对爱情的思想。我会对自己、对爱情了解更加深,下一次我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也是她对整个人生的态度吧,他人定义的“成功”或“失败”,不会消耗她,她活出另一种境界,像林黛玉说的,她只为她的心。

▲转身离开电影行业,张曼玉转向了音乐,面对众嘲,她也毫不含糊加怼。
张曼玉说:“这么多年的明星生活,我发现自己离真实的生活太远了,这样下去是不对的,我需要这些经历去积累人生。搭地铁,我看到了别人的生活,这就是收获。”
2014年,张曼玉出现在草莓音乐节上,她不是做嘉宾,她要唱歌。这一次,她唱得不太好,评论说她“没有一句在调上”,奉劝她“还是好好演戏吧”。
几天后张曼玉有个回应,说:“没关系,我连着20几部戏是花瓶,请给我20次机会!”话说得很励志,但伤害还是有的。
后来她上综艺,指导年轻人调节压力,说她因为唱歌,她失去了很多朋友,电影圈的朋友都骂她,当时每天都哭,大家都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她经过一年的时间才站起来。
如果是普通人,那肯定得咬牙对自己说,永远,永远都不再干这件事了。
但是张曼玉说:“那年过了之后,我觉得我自己比较强大,我现在反而什么都不会那么怕,为什么你们几句话,我就不许再玩这个游戏,我觉得不公平。所以我还要玩下去。”
这话真是太牛了,迈克尔·辛格在《清醒地活》里说过安全感在于你放弃过度的控制欲:
“如果你试图支配人物、地点和事件,以免它们干扰到你,你就会觉得生活在与你作对。你会觉得生活是一场斗争,每一天都很沉重,因为你必须控制每一件事情,与它们做斗争。你会觉得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引起你的不安。”
他说,没有任何事情值得我们关闭自己的心灵。
过度向外界渴求安全感,人就会像患上“过敏症”一样,时不时反应过激,难以从容。
所以,张曼玉对我来说,不是一个明星,或者一个演员,她坦诚地向这世界展现了她整个人。
每次看到她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都会有一种真切的被治愈的感觉,她让我们看到了不过分向这个世界渴求安全感后,普世意义上的“成败”,就无法束缚我们的内心。

▲在音乐节上唱歌的张曼玉看起来好自由。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张曼玉一直是那个最玄妙的存在,她真实,坦率,永远直面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眼前这个大步向前潇洒疾行的张曼玉。
她面对世界那种自然散发的直接又松弛的状态,并不是一种人设,而是因为她从来不过多地向外界渴求安全感,她的安全感全在自己心中,而要成为这样的人,做法其实很简单——
从里到外,self care好你自己,切切实实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所以,当我们每一次看到张曼玉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都会有一种真切的被治愈的感觉,因为她让我们看到了不过分向这个世界渴求安全感后,也不需要去追求绝对的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原来还能活出这么多可能。
原来不用去追求逆龄、时光倒流,人也可以那么美,原来无论多少岁都能有种很“折腾”很有生命力的追求,只要兴致到有渴望,单纯地按照自己的心意过活,梦想也可以实现。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看到张曼玉与OLAY合作的“一直是她”短片感到如此治愈动容的原因。
我们毫不怀疑张曼玉本人的感染力,这支视频轻盈自由的“曼玉跳”甚至还成了热搜热词。
OLAY与Maggie缘分匪浅,至今我们还会想起她作为代言人为OLAY拍摄的经典画面,肌肤细腻,姿态动人,每一寸婉转的眼神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着痕迹的美。

还记得2011年Maggie拍摄OLAY的新年大片时,对着镜头讲述到,她感觉整个团队就是个big family,好像每年都至少要碰一次,每次碰面都很开心。

47岁的张曼玉在OLAY的镜头里全然松弛自在地想象她未来十年想要去做的事——想去念书,想学一个乐器,想更早一点去做慈善帮助别人......
现在我们知道,她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愿望一一实现了,她在各个城市游居,有时学缝纫、有时学电脑、有时搞设计、有时做饭,有时骑着单车穿梭在人群中……
有人写在机场碰到一位气质超然的女孩,一个人拉着大大的行李,大步前行,没有助理,没有跟班,当反应出这是张曼玉时,只来得及拍下一个纤细的背影……
现世的明星里,没有一个人,敢于像张曼玉一样彻底抛下名利的束缚,回归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真正洒脱……

▲张曼玉曾经放出自己独自在巴黎大街小巷里骑车闲逛的照片,实现了她现阶段的人生指标,每天活得开开心心轻轻松松……

这样的人是不会在意是在几岁完成,就算快 60 又能怎么样呢?姿态依旧可以gracefully(优雅),依旧可以不紧张,不着意,每天都为自己活着的每一天起舞!

▲图片来源:《号外》30周年:一路走来张曼玉
所以我想,“一直是她”的不止张曼玉,还有OLAY。
她们都是不曾离我们太遥远的老友,在如今追求时间倒流、追求肌肤重新回到20岁到30岁的年轻状态,已经越来越成为护肤理念的主流的时候, OLAY始终在对每一位对时间过敏的女性说——
你不必去害怕时间,不必将自己框束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什么时间就应该与什么人在一起”“到这个时候就该到什么位置”之类的人生时钟里,人生不是完成任务,无需像得了“时间过敏症”时刻焦躁不安。
这个观点其实非常超前,也是我们一直想要追寻的。
我们与时间的关系,可以是静静的、温暖的,我们学会在时间的流逝中真正了解自己,清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就像张曼玉一样,不必遵从世俗与旁人的认可,只是遵从自己的心,找回那些简单的开心,爱当下的自己,爱拥有无限可能的自己,以松弛自然的状态,疗愈“时间过敏”。
或许你也曾对时间过敏吗?如今的你,还一直是曾经的你吗?评论区告诉我们这些年时间都给你带来了什么吧!

推荐:名利场||赵本山静悄悄重出江湖,一代名角的起落人生

上文:名利场||李亚鹏景岗山合体卖货,天后王菲率领的“六年一班”成员境遇大不同……



作者:黄小姐

责任编辑:阿碗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